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中国电力报:向绿而行 持续赋能——中煤集团坚持履行社会责任综述
日期:2023-09-18 

 

9月5日,在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平朔矿区生态修复一线,生态产业管理中心的员工们正忙着为复垦绿化的树苗浇水。这里的每一棵苗、每一株树都凝结着生态建设者们数十载光阴的付出。“我来平朔集团10年了,刚来时亲手栽下的小刺槐、小油松如今已经长成参天大树。”一名现场工作人员感慨地说。

经过三代生态建设者们的努力,“绿色矿区”俨然成为继“中国改革开放试验田”后平朔的又一张亮丽名片。平朔矿区的盎然生机,是中煤集团多年来坚持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缩影。

回首2008年,中煤集团发布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15年来,中煤集团坚持履行社会责任,彰显了煤炭央企的责任担当。8月18日,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召开的2023年煤炭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上,中煤集团被评为“2023年度全国煤炭工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优秀企业”。

保供稳价 提供优质能源

2022年,中煤集团秉持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坚持“提供优质能源,引领行业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企业使命,主动担当能源保供社会责任,为保障民生和经济社会平稳运行作出积极贡献,在公司治理、价值创造、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员工关爱、社区建设等方面,做出了新的努力,取得了新的成效,持续赋能各个利益相关方,有效助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中煤集团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加强产销协同,大力提质增效,推动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升级,经营业绩再创新高,发展质量不断改善。2022年商品煤产量2.28亿吨,同比增长3.4%;利润总额443亿元,同比增长70.4%。2022年,中煤集团连续四年上榜《财富》世界500强。同时,中煤集团荣获2022年度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A级,在49家A级企业中位列第16名,创历年最好成绩。

作为能源央企,中煤集团秉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初心使命,始终把能源保供稳价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最紧迫的民生大事,坚决打赢能源保供攻坚战,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造福。2022年,中煤集团严格按照“3个100%”签足签实和规范履行煤炭中长期合同,实际签约量达到应签量的121%,全年签约率和履约率均创历史新高。2022年,中煤集团煤炭中长期合同平均价格比同期市场现货均价低569元/吨,累计让利社会445亿元,为维护能源安全、降低社会用能成本作出了积极贡献。

绿智互融 引领行业发展

中煤集团顺应能源行业绿色低碳化、产业智能化发展趋势,坚持绿智互融,在绿色矿山建设、煤矿智能化建设方面持续发力,引领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绿色矿山建设的“中煤样本”。中煤集团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推进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生产工艺清洁化、矿区环境生态化,着力打造绿色矿山。中煤集团共有13座煤矿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中煤平朔矿区生态复垦案例被列为行业标杆,先后荣获中国最美矿山、中国最具影响力绿色企业品牌、中央企业“绿色低碳”优秀社会责任案例等多项重量级奖项,打造了绿色矿山建设的中煤“样本”。

打造煤矿智能化建设的“中煤方案”。中煤集团把煤矿智能化建设作为推动本质安全和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健全完善标准体系,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将所属煤矿设计与建设、装备制造、信息智能等产业链有机融合,设立重大科技专项,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提升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技术和装备水平。2022年在智能采煤、智能掘进、智能洗选、煤矿5G技术应用等领域取得关键技术突破,已建成6座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93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337个井下固定场所实现了无人值守,提升了煤矿安全保障水平和高效生产能力。

向上向善 创造美好生活

一直以来,中煤集团坚持为区域发展赋能、为乡村振兴助力、为社会公益添彩,同时重视员工成长成才,做到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

秉承和谐共赢理念,中煤集团运用资金、人力、技术积极主动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在项目建设、生产、销售等各产业环节为社区提供帮助,助推地方产业升级、经济发展。2022年,中煤集团社会贡献总额1103亿元,其中全年缴纳各种税费425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贵州省印江县、河北省蔚县、张家口市南山区是中煤集团负责的三个定点帮扶县。为做好定点帮扶工作,中煤集团选派挂职帮扶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队员58名,实施各类帮扶项目123个,惠及脱贫群众10万余人,投入帮扶资金(含物资折款)8724万元,采购和帮助销售脱贫地区农副产品达4000多万元。中煤集团2022年定点帮扶工作成效考核评价获最高等次“好”的评价。

2022年,中煤集团向社会公益捐赠资金(含物资折款)7541万元。充分发挥矿山应急救援的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地方矿山救援、抢险救灾,在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中煤集团秉承“以人为本、共享成果”的用工理念,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积极倡导民主管理,关爱员工健康和生活,重视员工能力培养,畅通员工职业发展双通道,打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不断完善薪酬分配体系,持续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中国电力报)